集佳助力四川華光在專利確權案中取得勝利

2024-11-13

  北京市集佳律師事務所代理四川華光公司專利確權案中,宣告涉案專利無效,該案經(jīng)過一審和二審,近期收到最高人民法院(2024)最高法知行終366號判決書,判決駁回上訴人的上訴請求,本案最終獲得最高人民法院支持,維護了客戶的利益。

 

  基本案情

  涉案專利涉及一種膨脹螺栓套件,系用于家具木板之間連接的連接部件。涉案專利授權公告時的權利要求書共有10項權利要求,其權1-3如下:

  “1. 一種膨脹螺栓套件,包括螺栓和膨脹套管,螺栓與膨脹套管相套接,所述膨脹套管的一端設置有膨脹部,膨脹部設有縱向切口,縱向切口沿所述膨脹部的周圈均布,將膨脹部分割成能夠向外膨脹的膨脹塊;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包括螺桿和螺栓頭,所述螺桿包括靠近所述螺栓頭一端的光桿部和設置于光桿部另一端的螺紋部,所述光桿部外壁光滑,所述螺紋部外壁設置有外螺紋;所述膨脹套管包括兩個對合的半管,每個半管包括上、下兩個部分,所述半管間通過鎖扣結構連接合為一體。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膨脹螺栓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脹套管對的半管結構相同,半管的兩側邊上分別設置有鎖扣結構,所述鎖扣結構包括卡扣,所述卡扣包括插接孔和相匹配的嵌齒,卡扣有2對,卡扣設置在所述膨脹套管的一端,所述插接孔和嵌齒分別對應設置在每個半管兩側邊上,所述嵌齒上設置有一凸條,所述凸條在所述嵌齒插入插接孔后嵌入所述插接孔而卡住,所述半管的上部分的嵌齒能夠套入所述半管的下部分的插接孔,所述半管的下部分的嵌齒能夠套入所述半管的上部分的插接孔,所述嵌齒和插接孔插接使所述膨脹套管的兩個半管合為一體。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膨脹螺栓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半管其間一側通過連接筋鉸接連為一體,與半管鉸接側的相對側設有鎖扣結構,所述卡扣包括插接孔和相匹配的嵌齒,卡扣有1對,所述插接孔和相匹配的嵌齒分別設置在連接筋的相對側的上、下兩部分的兩側邊上,卡扣設置在所述膨脹套管的一端,所述嵌齒上設置有一凸條,所述凸條在所述嵌齒插入插接孔后嵌入所述插接孔而卡住,所述半管的上或下部分的嵌齒能夠套入所述半管的下或上部分的插接孔,所述嵌齒和插接孔插接使所述膨脹套管的兩個半管合為一體。所述鎖扣結構還包括設置在所述膨脹套管另一端的凹槽接口和與之匹配的凸起插頭,所述凹槽接口和所述凸起插頭分別相對應的設置在所述上/下部分和下/上部分的膨脹部的兩側邊上的側壁中,兩者插接成一體,使所述膨脹套管的兩個半管合為一體?!?/p>

  本案用于請求宣告涉案專利無效的最接近對比文件系專利權人的另一件發(fā)明專利申請,該對比文件與涉案專利優(yōu)先權文件申請日是同一天。因此該案雙方的爭辯焦點集中于涉案專利是否享有優(yōu)先權以及以此為基礎的創(chuàng)造性評價。國知局認定,因涉案專利獨立權利要求中限定的“鎖扣結構”以及從屬權利要求中進一步限定的具體的鎖扣結構,如“卡扣”“插接孔和相配合的嵌齒”以及“嵌齒的凸條”等特征,在優(yōu)先權文件中均沒有記載,甚至籠統(tǒng)或者含糊的闡述也未涉及,從優(yōu)先權文件的附圖也無法直接地、毫無疑義的確定這些內容,因此涉案專利與優(yōu)先權文件不具有相同主題,涉案專利不能享有優(yōu)先權。在此基礎上,認定該對比文件結合其他證據(jù)、公知常識,涉案專利的全部權利要求均不具有創(chuàng)造性,宣告涉案專利無效。

  專利權人不服提起行政訴訟,一審、二審法院均判決維持案涉無效決定。

  權利人在二審上訴時提出:被訴決定和一審判決在認定涉案專利是否享有優(yōu)先權與是否具備創(chuàng)造性時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標準;對于權利要求1優(yōu)先權不成立的認定屬于事實認定錯誤,認為從優(yōu)先權文件的附圖中,能夠看出鎖扣結構的具體結構“凹槽接口和與之匹配的凸起插頭”。

  對此,二審判決認為:(1)在判斷先后申請是否涉及相同主題時,需要判斷在后申請中各項權利要求的技術方案是否清楚地記載在在先申請中。所謂“清楚地記載”不要求在敘述方式上完全一致,只要闡明了申請的權利要求所述的方案即可,但是,如果在先申請只是作了籠統(tǒng)或含糊的闡述,甚至僅僅只有暗示,而要求優(yōu)先權的申請增加了對這一或這些特征的詳細敘述,以至于所屬領域技術人員認為該方案不能從在先申請中直接和毫無疑義的得出,則在先申請不能作為在后申請要求優(yōu)先權的基礎。(2)相同主題的判斷還要審查技術特征的外延是否相同。如果在后申請是在在先申請所對應的下位概念技術特征基礎上進行的上位概括,所述概括使其涵蓋了在先申請中并未包括的其他技術方案,使二者的技術方案不同,則在后申請與在先申請也不屬于相同主題。

 

  本案看點

  本案爭議焦點之一就是涉案專利技術方案是否應當享有在先申請的優(yōu)先權,尤其是在在先申請文件僅公開了下位概念技術特征的情況下,在后申請能否基于在先申請的下位概念,享有上位概括的優(yōu)先權。

  專利法第二十九條第二款規(guī)定“申請人自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在中國第一次提出專利申請之日起十二個月內,又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就相同主題提出專利申請的,可以享有優(yōu)先權?!睋?jù)此,在后申請是否應當享有優(yōu)先權,其判斷標準是二者是否涉及“相同主題”。根據(jù)《專利審查指南》第二部分相關規(guī)定,所謂“相同主題”是指技術領域、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預期的效果相同的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但應注意這里所謂的相同,并不意味在文字記載或者敘述方式上完全一致。[i]相同主題的核實,即判斷在后申請中各項權利要求所述的技術方案是否清楚地記載在上述在先申請的文件(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不包括摘要) 中。但是,如果在先申請對上述技術方案中某一或者某些技術特征只作了籠統(tǒng)或者含糊的闡述,甚至僅僅只有暗示,而要求優(yōu)先權的申請增加了對這一或者這些技術特征的詳細敘述,以致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認為該技術方案不能從在先申請中直接和毫無疑義地得出,則該在先申請不能作為在后申請要求優(yōu)先權的基礎。[ii]

  前述規(guī)定對于要求優(yōu)先權在后申請與在先申請是否具有“相同主題”的判斷提供了法律依據(jù)。但是,在實踐中對于“相同主題”仍然可能會存在不同的理解。比如在本案中專利權人就提出,優(yōu)先權判斷與新創(chuàng)性判斷應采用相同的標準,對在先文件公開內容的認定應當遵循完全一致的標準。

  二審判決否定了專利權人的觀點,強調優(yōu)先權判定中“相同主題”的判斷還要審查技術特征的外延是否相同:若在后申請是在在先申請所對應的下位概念基礎上進行的上位概況,所述概括使其涵蓋了在先申請中并未包括的其他技術方案,使二者的技術方案不同,則在后申請與在先申請也不屬于相同主題。

  二審判決實際上也確認了有關優(yōu)先權“相同主題”的判斷與有關新穎性“同樣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判斷二者的區(qū)別。即“相同主題”的判斷要求更為嚴格,優(yōu)先權文件與在后申請的內容對應性要求更高;而“同樣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判斷要求則相對寬松。從理論上分析,也支持同樣的結論。

  首先,從“相同主題”和“同樣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定義看,前者要求“技術領域、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預期的效果相同”,后者要求“技術領域、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預期的效果實質上相同”。前者判斷標準更為嚴格。

  其次,認定優(yōu)先權文件公開的內容和現(xiàn)有技術公開的內容,實際上也是進行“相同主題”和“同樣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判斷(顯而易見性屬于更進一步的判斷,暫不討論),以確定“優(yōu)先權”成立與否以及涉案專利是否具有新創(chuàng)性。前者因先申請原則的原因,不能將優(yōu)先權文件未公開的方案要求優(yōu)先權,例如若優(yōu)先權文件僅公開了某特征的下位概念,在后申請文件就不能要求其上位概念的優(yōu)先權,用以涵蓋優(yōu)先權文件未記載的內容,因二者不屬于“相同主題”;而后者在先公開的下位概念可以認為破壞了在后申請專利技術方案的上位概念的新穎性和創(chuàng)造性。即使用公開了同樣的內容的在先申請,前者可能得出不屬于“相同主題”結論,而后者卻可能屬于“同樣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诓煌呐袛鄻藴?,對于在先文件審查的側重點也會有所不同。

  二審判決以案例的方式,對“相同主題”的判斷提供一種新的裁判規(guī)則,為后續(xù)相關案件的審理提供了參考案例。

 

  【參考文獻】

  [i] 參見《專利審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三章第4.1.2節(jié)

  [ii] 參見《專利審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八章第4.6.2節(jié)

 

相關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