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知識產權覺醒”過程加速 催生出一批國際領先企業(yè)

2006-10-08
  來自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消息顯示,2006年上半年,中國專利申請總量突破第3個100萬件,這距離中國專利申請總量突破第2個100萬件僅用了2年3個月。

  中國實施知識產權保護的時間較短,但近年來發(fā)展突然加速。從1985年中國專利法實施到2000年初,中國專利申請總量用了近15年達到第一個100萬件;4年2個月后,中國專利申請總量突破了第2個100萬件。

  在中國“知識產權覺醒”加速的過程中,以海爾、海信、皇明、華為等為代表的一批企業(yè)扮演了最為關鍵的角色,并在這一過程中成長為國際領先的企業(yè)。

  據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田力普介紹,在國內職務(非個人)申請中,企業(yè)專利申請比例由第一個100萬件的64%提高到了后兩個100萬件的80%以上,遠高于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的專利申請比例;而對于專利中含金量較高的發(fā)明專利,企業(yè)申請占職務申請的比例則由第一個100萬件的不足40%提高到了后兩個100萬件的65%。

  海爾是中國較早走向歐美發(fā)達國家參與國際競爭的企業(yè)之一,其在知識產權戰(zhàn)略上覺醒也相對較早。1992年,為了配合企業(yè)參與國際競爭,海爾成立了國內首家企業(yè)自辦的知識產權機構。14年后,海爾平均每天申請2.6個專利,其生產出來的產品全部擁有專利。不僅如此,海爾通過知識產權戰(zhàn)略的應用,成為中國唯一進入世界百強品牌的企業(yè);而且在世界家電領域,唯一擁有兩項國際標準,并參與了86項中國標準的制訂。

  海爾集團副總裁喻子達說,從技術專利化,到專利標準化,再到標準國際化,海爾在知識產權戰(zhàn)略上一步一個階梯地走過來,從以專利為“盾”自我保護,到以標準為“矛”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最終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家電市場中獲得了相對領先的優(yōu)勢。

  海信集團也致力于實施知識產權戰(zhàn)略。2005年,海信投資3000萬、歷時4年研制的“信芯”問世,一舉成為全球少數幾個芯片制造商之一,改寫了此前中國彩電沒有“中國芯”的歷史。據海信集團副總裁郭慶存介紹,今年海信將推出一款集成更高的、將五顆彩電芯片整合為一的芯片,屆時,將有更多的中國彩電能夠裝上這顆國際領先的“民族芯”。

  許多像皇明、華為一樣的私營企業(yè)也在“知識產權覺醒”的過程中為各自領跑的行業(yè)劃好了一條條國際標準跑道。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熱水器生產企業(yè)和太陽能熱利用的領跑者,總部位于山東省德州市的皇明集團目前職工專利知識普及率超過85%,專利新產品占銷售總額92%。

  總部位于深圳的華為公司是中國申請發(fā)明專利最多的企業(yè),也是中國申請國際專利最多的企業(yè)。僅2005年華為公司就申請國際專利249件,超過其美國競爭對手思科公司的212件,在全球企業(yè)中位列第37位;在發(fā)展中國家企業(yè)中位列第3,僅次于韓國的三星和LG電子。


來源于:新華網

 

相關關鍵詞